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生活常识>正文

《西厢记》的作者是谁?《王西厢》与《董西厢》有哪些不同之处?

2023-09-24 11:41:26 来源:明珠百科 点击:83

《西厢记》的作者是谁?《王西厢》与《董西厢》有哪些不同之处?

《西厢记》,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,也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。
该剧以唐代传奇《莺莺传》为依据,以金人董解元《西厢记清宫调》为底本提炼加工而成。

但《王西厢》与《董西厢》具有很大的不同。

在文学样式上,前者为戏曲杂剧;后者为说唱文学;在表现方法上,前者为代言体,后者为叙述体;在艺术成就上,前者情节更为紧凑,人物性格益趋丰满,后者情节稍嫌疏散,人物性格尚欠完整。因此,《王西厢》是对《董西厢》进行了一番扬长避短的再创造。

董西厢和王西厢在文本语言上的区别是

前者质朴、直白,后者含蓄、优美。董西厢是西厢记诸宫调,是金代董解元所著韵文作品;王西厢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,是元代王实甫经典戏剧,两者在文本语言上的区别是前者质朴、直白,后者含蓄、优美。

王西厢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(张君瑞)与相国**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,冲破孙飞虎、崔母、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,终成眷属的故事。

董西厢原作是一个男子负心,始乱终弃,给女子带来侮辱伤害的悲剧。这是一个“才子佳人”的恋爱,张生与莺莺一度相爱,终于负心背弃。

董《西厢》与王《西厢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?

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《西厢记诸宫调》,同时又对《西厢记诸宫调》作了新的发展:**,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,使结构更完整,情节更集中。例如,在《西厢记诸宫调》中,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,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,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,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。

第二,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,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。

在《西厢记》中,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,一以张生、崔莺莺、红娘为代表,一以老夫人为代表。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,态度毫不含糊,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。第三,在情节安排、艺术手法的运用上,更为精致完美,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。例如,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的一大特点,王实甫在《西厢记》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,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“长亭送别”就可以看出,王实甫写得更细腻,更优美。

为什么说董西厢孕育了王西厢

大家好,这里是张雪聊一聊,今天和大家聊一下《董西厢》和《王西厢》有什么区别?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的艺术成就如何?《董西厢》和《王西厢》都是我国文学史上咏写“西厢”故事的杰出作品。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一脉相承关系,在题材、情节和人物上都大致相同。

然也有着显著的区别,这种区别可以从艺术体制、主题开掘和艺术成就三方面加以认识。

《董西厢》是金代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的简称,《王西厢》则是指元代王实甫的北曲杂剧《西厢记》。因而两者的区别首先表现在艺术体制上前者是叙事体的说唱文学,后者则是代言休的戏曲艺术。“诸宫调”这种说唱艺术是在唐宋大曲、词调以及宋代缠令等的基础上发展改造而来。它的艺术容量已经大大地超越了长篇叙事诗和唐代传奇**,因而《董西厢》与《莺莺传》相比较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。

但诸宫调毕竟是一种叙事体的说唱文学,它只能限于第三者的叙述,故其在人物内心的揭示和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方面,是难以和代言休的戏曲艺术相比的,《董西厢》与《王西厢》的首要区别也正在此。《董西厢》虽以《莺莺传》为蓝本,但它对《莺莺传》“始乱终弃”的思想基调已有所反拨,它把“西厢”故事改编为一个迫求婚姻自由、并最终实现爱情追求的喜剧故事,因而在主题思想上已经超越了前代“西厢”故事中所代表的那种封建正统意识和鄙视妇女的不良倾向。但《董西厢》犹存在着许多迎合部分市民口味的庸俗情节和低级趣味,如当张生遭到莺莺拒绝之时,竞要求与红娘“权做夫妻”,这就损害了张、莺爱情之间的纯洁性,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意义。

《王西厢》则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上有意改变了这种缺陷。他一方面再三地突出张、莺与老夫人之间的对立关系,同时又努力改变张生身上的轻薄之习,强调了张生的志诚和莺莺的叛逆,从而使《王西厢》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开掘。